专门介绍历史学习方法-尊龙凯时网址
历史学习按照时间顺序学习历史既与人们的生活经验及学习心理相贴近,也符合循序渐进性的学习原则。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专门介绍历史学习方法(完整版),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专门介绍历史学习方法篇1
1、20世纪三次巨变、三大伟人、三大理论
(1)三次巨变: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
(2)三大伟人:
孙中山、__、____。
(3)三大理论:
三民主义、_____、____。
2、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1)从政治机构的设置来看,有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体现了人民主权这一特征。
(2)从运作方式来看,通过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方式保证了每一个公民都有执掌权力的机会,即轮番而治。
3、罗马法的演变及影响
(1)一个趋势:
随着罗马国家的发展,罗马法不断发展完善。
(2)两个转变:
由习惯法到成文法,《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诞生;由公民法到万民法,由零散到形成完整体系,《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体系最终完成。
(3)三大核心:
维护奴隶制;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公民在法律面前平等。
(4)四大影响:
①稳定了罗马的统治;
②对近代欧美国家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③现代许多国家法律制度和原则的源头;
④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工具。
4、资产阶级代议制统一性的表现
(1)一个核心:
代议制的民主,都具有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代议机构(议会)。
(2)两种政体:
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3)三项原则:
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
(4)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
5、19世纪至今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四次飞跃
(1)第一次飞跃是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
(2)第二次飞跃是理论到实践到理想的实现。
①理论到实践:巴黎公社;
②理想变现实:__十月革命。
(3)第三次飞跃是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①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②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成立。
(4)第四次飞跃是由传统模式改革即苏联、东欧改革到现代模式改革即中国改革的转变。
专门介绍历史学习方法篇2
1、近代不同历史阶段西方殖民扩张的特点
(1)15世纪末至18世纪晚期:扩张主要是为了掠夺金银财富,积累资本。手段具体包括抢劫财富、贩卖黑奴、欺诈性贸易等。
(2)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目的是为了拓展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以适应本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手段主要是发动侵略战争和输出廉价的商品。
(3)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目的是为了各国垄断资本家的利益需要,积极抢占资本输出的场所,手段主要是资本输出、掀起瓜分狂潮和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2、用“一、二、三、四”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一个实质:
资本主义初步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2)两重影响:
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迅猛发展;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但客观上有利于推动其社会进步。
(3)三个动力:
根本动力是工业革命;政治动力是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确立了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为开拓世界市场提供了政治条件;直接动力是殖民扩张。
(4)四个阶段:
①以新航路的开辟为标志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阶段;
②以早期殖民扩张为标志的世界市场的拓展阶段;
③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为标志的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阶段;
④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为标志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阶段。
3、“一、二、三、四”总结文艺复兴运动
(1)一个核心和中心:
人文主义和意大利。
(2)两个阶段:
前期(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后期(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
(3)三个领域:
文学艺术领域、自然科学领域、思想领域。
(4)四方面影响:
思想解放,挑战天主教权威;推动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
解除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枷锁;
容易导致个人私欲膨胀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
4、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1)思想观念变化。文艺复兴——深刻的思想运动导致人们观念的根本变革和思维方式的革命,进而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
(2)社会的进步促使人的尊严得到了尊重,人的价值和人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科学与科学家受到尊重。
(3)科学技术的继承与科技的融合。科学是技术的源泉,技术是科学发展的体现。科技发展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生产经验的积累和技术能力的提高为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
(4)商品经济尤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市场需求,是技术变革的动力。市场化的经济体制是技术变革的保证。
(5)创新文化的建立为重大技术变革奠定了思想基础。新文化的特征是坚持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和遵循严格的逻辑推理及缜密的数学、实验验证的科学方法。
(6)科学家的个人品质。科学家在极端__黑暗的历史条件下的大无畏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也是必要的条件。
5、苏联(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经济政策调整
(1)__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经济建设经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工业化等政策,最终确立起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为特征的斯大林模式。
这种模式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这种模式本身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或弊端,成为后来苏联、东欧剧变的历史根源。
(2)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二战后苏联多次进行改革。赫鲁晓夫改革主要侧重于农业方面,勃列日涅夫改革主要侧重于工业方面,二者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
而戈尔巴乔夫制定经济发展的加速战略,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以苏联解体而告终。
专门介绍历史学习方法篇3
其一,“连缀成篇”法
就是把时空跨越大,看起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知识点归纳联结成篇进行记忆。如中国古代历史中所出现的所有朝代,按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单纯记忆就不是那么容易,若把它们编成顺口溜的形式连缀成篇,既朗朗上口,又增加知识点趣味性。学生既愿背诵又容易掌握,自然会收到时半功倍的效果。
其二,“分进合击”法
此法如同作战采用的战略战术,将每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化整为零,分头进行学习记忆,然后再进行整合记忆。
如复习“陈胜、吴广起义”这一历史事件时,可实行记忆三步走:第一步,掌握起义的背景;第二步,掌握起义的经过;第三步,掌握事件的历史意义。在分别掌握的基础上,再根据事件的内在联系,进行整体把握,综合记忆,切忌瞒天过海。
其三,“联想拓展”法
即在复习掌握有关知识时,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扩充,将同类问题进行有机结合。这样做的好处,往往能收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如在复习中国近代史上的《辛丑条约》这个内容时,你可联想到《中英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这三个条约的共性都是丧权辱国的条约,其影响一个比一个严重。第一个是使中国“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个是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第三个是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家国家。这种联想拓展,复习掌握这三个条约时,既生动又省力,更不至于将三个条约中的有关问题张冠李戴,混为一谈。
其四,“异同比较”法
就是将两个历史问题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然后进行复习掌握。
如在复习“美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两部分内容时,在比较的基础上,你就会发现这两个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其相同点是:
①原因相同,都是在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下爆发的。
②领导阶级基本相同,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
③革命动力相同,人民群众在革命中起了推动作用。
④影响相同,革命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其他国家的革命有很大的影响。
其不同点是:
①领导阶级不完全相同,英国新贵族也起了领导的作用。
②特点不同。英国革命经历了反复、曲折的过程,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国革命则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最彻底、最典型的革命。
③意义不同。英国革命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开辟了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法国革命扫荡了国内外的封建势力,动摇了欧洲其他国家封建制度的基础。
其五,结构梳理法
此法如同用梳子梳理散乱的头发一般,就是将看似散乱的知识进行梳理,使其有一定的头绪。即抓住每个专题的历史知识提纲挈领的进行高度归纳概括,使其在对本部分内容系统学习掌握之前,在头脑中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知识结构轮廓,给人一种一目了然之感,这样以来,就会在学习时抓住根本,同时也会消除畏难发愁的心理。然后只要本着万变不离其宗的原则进行学习,所有具体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如:八年级上册《世界历史》中的`第20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知识结构可以这样梳理:俄国废除农奴制:俄国盛行农奴制,资本主义发展缓慢,农奴暴动频繁,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锭赎买。是一次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其六,集中归类法
此种方法就是将性质类型相同或相近的有关历史知识,按照一定的顺序、规律进行有机的分门别类的集中归纳后,进行各个击破式的分类学习记忆。
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改革变法时,可把所有改革变法方面的历史知识,按照先后朝代及年代的历史发展顺序,列成表格形式进行集中归类。此表的内容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朝代、时间、人物、改革或变法内容、影响及意义等。
专门介绍历史学习方法篇4
1.重点概念。
组成或直接与重大概念有联系的概念,并属于课本黑体字标题[即《考试说明》中第三级序号(阿拉伯字序号)]的概念应列为重点概念。如:“戊戌变法”中有“变法施政纲领”、“保国会”、“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等概念都属于重点概念。如果说重大概念属于宏观方面,而重点概念已经开始进入微观分析,这些概念不象重大概念包含较多的知识点的复合概念,大多属于单一概念,但是,内容完整,直接关系到对重大概念的理解,在掌握好重大概念形成历史知识的总体框架后,就应该进入第2步弄清总体框架中的重点概念。这一步完成后,课本的重点知识基本可以掌握了。
2.重大概念。
教材编写是以重大历史事件为线索组织的,每一章每一节一般都有一个中心内容,构成这个中心内容的事件,课本常常将它作为本章节的标题写出来,如中国近代史上***战争、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等等。所有重大概念都是课程标准中的重点知识,都需要全面分析掌握。总复习时可以按每一个时期(古代、近代、现代)将这些重大概念整理出来,逐个弄清它们的概念结构,便可以掌握好每一个时期的重点知识,形成历史知识的总体框架。此外,还有一些重要人物也是重大概念:如秦始皇、康有为、富·罗斯福等等。
3.一般概念。
在重点概念之外,还有许多散落在课本各处,支撑课本重点知识的辅助概念。如:“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中“皇帝制、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弄清一节课的一般历史概念有利于全面把握历史知识。
专门介绍历史学习方法篇5
一、内容浓缩法:就是根据材料主干,将其内容的精华和核心进行高度压缩或分解,用最简单、最本质、最概括的文字表达出来。如复习中国古代史的井田制,可将其内容浓缩为:“国王所有,诸侯享有,奴隶耕作,形似井字”。或者进一步浓缩为:“王有、侯有、奴耕、井形”。这样记忆的好处是在需要回忆这段内容时,只要酌情在每段话上“添枝加叶”就可以了。内容浓缩法需要积极的思维和辛勤的筛选,只有这样,才能把精华提炼出来。在浓缩的过程中删繁就简、择精选萃,使知识在数量上大大减少,在质量上成倍增加,显著地提高记忆效率。如北魏孝文帝改革,其内容如下:
(1)颁布均田令;
(2)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实行汉化政策。
(3)迁都洛阳,采用汉族的统治政策。可浓缩为:“一均、二化、三迁治”。这样读起来顺口,记起来便当。
二、字头浓缩:就是将每句话、短语或词的字头提出并按顺序串联起来进行记忆。字头浓缩法在记忆中形成知识结构的整体缩影,特别在记忆较多的人名、地名时能发挥良好的效果。如记忆丝绸之路中的几个地名,可将长安、河西走廊、安息、西亚、大秦等浓缩为:“长河新,安西大”。再如,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其主要领导人----兴中会的孙中山,华兴会的黄兴,光复会的蔡元培,日知会的刘静庵,可浓缩为:“兴华光日,孙黄蔡刘”。
三、口诀浓缩法:就是以整齐压韵的句式概括出所要记忆的内容,形式上近于顺口溜,内容上极其概括,然后实行强化记忆。应用时根据口诀进行联想展开,达到准确全面记忆的目的。如红军四次会师编成口诀:“56-四懋,510---陕吴:66---二四甘,610---三会字(每句5个字分别代表年份、月份、部队番号和会师地点)”。口诀浓缩法简单有趣,但是在开始时需要动一番脑筋,把识记材料编成生动有趣甚至有韵味的口诀,这是要下点工夫的,不过,一旦编好,便终身难忘。
浓缩记忆法形式多样,实效性强,希望广大同学们,在各科的学习中都能加以利用,最好是有发挥、有创新,并相互交流,让经验、体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让每个同学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