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优秀教案【最新7篇】-尊龙凯时网址
数学课件分析是重要的。《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和“日积月累”四个板块。“交流平台”抓住这组课文的共同特点,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本文是小编惊云给大伙儿整编的高二数学优秀教案【最新7篇】,欢迎参考。
高二数学优秀教案5 篇1
高中数学教案:圆
教学目的: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并能解决与之有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圆的标准方程及有关运用
教学难点:标准方程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探究标准方程
二、掌握知识,巩固练习
练习:⒈说出下列圆的方程
⑴圆心(3,-2)半径为5⑵圆心(0,3)半径为3
⒉指出下列圆的圆心和半径
⑴(x-2)2 (y 3)2=3
⑵x2 y2=2
⑶x2 y2-6x 4y 12=0
⒊判断3x-4y-10=0和x2 y2=4的位置关系
⒋圆心为(1,3),并与3x-4y-7=0相切,求这个圆的方程
三、引伸提高,讲解例题
例1、圆心在y=-2x上,过p(2,-1)且与x-y=1相切求圆的方程(突出待定系数的数学方法)
练习:1、某圆过(-2,1)、(2,3),圆心在x轴上,求其方程。
2、某圆过a(-10,0)、b(10,0)、c(0,4),求圆的方程。
例2:某圆拱桥的跨度为20米,拱高为4米,在建造时每隔4米加一个支柱支撑,求a2p2的长度。
例3、点m(x0,y0)在x2 y2=r2上,求过m的圆的切线方程(一题多解,训练思维)
四、小结练习p771,2,3,4
五、作业p811,2,3,4
高二数学优秀教案 篇2
教学目的: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并能解决与之有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圆的标准方程及有关运用
教学难点:标准方程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探究标准方程
二、掌握知识,巩固练习
练习:⒈说出下列圆的方程
⑴圆心(3,-2)半径为5⑵圆心(0,3)半径为3
⒉指出下列圆的圆心和半径
⑴(x-2)2 (y 3)2=3
⑵x2 y2=2
⑶x2 y2-6x 4y 12=0
⒊判断3x-4y-10=0和x2 y2=4的位置关系
⒋圆心为(1,3),并与3x-4y-7=0相切,求这个圆的方程
三、引伸提高,讲解例题
例1、圆心在y=-2x上,过p(2,-1)且与x-y=1相切求圆的方程(突出待定系数的数学方法)
练习:
1、某圆过(-2,1)、(2,3),圆心在x轴上,求其方程。
2、某圆过a(-10,0)、b(10,0)、c(0,4),求圆的方程。
例2:某圆拱桥的跨度为20米,拱高为4米,在建造时每隔4米加一个支柱支撑,求a2p2的长度。
例3、点m(x0,y0)在x2 y2=r2上,求过m的圆的切线方程(一题多解,训练思维)
四、小结练习p771,2,3,4
五、作业p811,2,3,4
高二数学教案大全 篇3
教材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3)班数学,所选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职业教育中心编著的《数学(基础版)》。该教材是在原有职业高中数学教材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教育部新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试行)》重新编写的,具有以下特点:
1、注重基础:
“大纲”对传统的初等数学教育内容进行了精选,把理论上、方法上以及代生产与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的知识作为各专业必学的基本内容。根据“大纲”要求,把函数与几何,以及研究函数与几何的方法作为教材的核心内容。
2、降低知识起点
多数中职学生对学过的数学知识需要复习与提高,才能顺利进入中职阶段的数学学习。这套数学教材编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高中职学生的数学素质,使多数学生能完成“大纲”中规定的教学要求,以保证中职学生能达到高中阶段的基本数学水准。
3、增加较大的使用弹性
考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的多样性,各对数学能力的要求也不相同,教学要求给出了较大的选择范围,增加了教学的弹性。教材中给出了三个层次:一是必学的内容分两种教学要求(在教参中指出);二是教材中配备一些难度较大的习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去做,培养这些学生的解题能力;三是编写了选学内容,选学内容主要是深化基本内容所学知识和应用基本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注重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每章专设应用一节,列举数学在生活实际、现代科学和生产中应用的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5、注重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工具的能力
在“大纲”中,要求培养学生使用基本计算工具的恩能够里。这就要求学生掌握使用计数器的技能,所以在新教材中增加了用计数器做的练习题。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技术。
教材内容:
本学期使用的是第二册的教材,内容包括:平面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概率与统计初步。
每章编写结构:引言,正文(大节、小节、联系、习题),复习问题和复习参考题,阅读材料(数学文化)等。除个别标注星号的&39;选学内容外,都是必学内容。
学生情况分析及教学对策:
(3)班是我刚接手的班级,因而对学生的情况并不是非常熟悉。从总体上看,该班的学习中坚力量主要在一小部分的女生,其他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在要学习的学生当中,普遍表现出底子薄、基础差的特点,对以往知识的缺漏非常多。因而在教学过程当中,及时补遗、查漏补缺尤为重要。知识引入环节我设置旧知识补遗,先回顾新
课所涉及到的旧知识点;对学生的要求以能处理简单的操作题为主。另外,舒适的环境对学生的情绪也有挺大的影响,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渗入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进度表
略
高二数学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及作用】
基本不等式又称为均值不等式,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5第3章第3节内容。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本节课为第一课时,重在研究基本不等式的证明及几何意义。本节课是在系统的学习了不等关系和掌握了不等式性质的基础上展开的,作为重要的基本不等式之一,为后续进一步了解不等式的性质及运用,研究最值问题奠定基础。因此基本不等式在知识体系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在生活及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的好素材,所以基本不等式应重点研究。
【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对《不等式》学段的目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特确定如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掌握基本不等式,理解算数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概念,学会构造条件使用基本不等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基本不等式,使学生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是从实际中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通过数学思维认知世界,从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基本不等式,能借助几何图形说明基本不等式的意义。
难点:利用基本不等式推导不等式。
关键是对基本不等式的理解掌握。
二、教法分析
本节课采用观察——感知——抽象——归纳——探究;启发诱导、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基本不等式为主线,从实际问题出发,放手让学生探究思索。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地反映了教学内容,使学生思维活动得以充分展开,从而优化了教学过程,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学法指导
新课改的精神在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法,因此,本课主要采取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让学生想一想,做一做,用一用,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以问题为中心,以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主线展开。这种安排强调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数学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对知识的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具体过程安排如下:
(一)基本不等式的教学设计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数学教育必须基于学生的“数学现实”,现实情境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平台,数学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构造数学现实,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的数学现实。基于此,设置如下情境:
上图是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是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像一个风车,代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
[问题1]请观察会标图形,图中有哪些特殊的几何图形?它们在面积上有哪些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让学生分组讨论)
(二)探究问题,抽象归纳
基本不等式的教学设计1.探究图形中的不等关系
形的角度----(利用多媒体展示会标图形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小于或等于正方形的面积。)
数的角度
[问题2]若设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b,应怎样表示这种不等关系?
学生讨论结果:。
[问题3]大家看,这个图形里还真有点奥妙。我们从图中找到了一个不等式。这里a、b的取值有没有什么限制条件?不等式中的等号什么时候成立呢?(师生共同探索)
咱们再看一看图形的变化,(教师演示)
(学生发现)当a=b四个直角三角形都变成了等腰直角三角形,他们的面积和恰好等于正方形的面积,即。探索结论:我们得到不等式,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设计意图:本背景意图在于利用图中相关面积间存在的数量关系,抽象出不等式基本不等式的教学设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基本不等式。
2.抽象归纳:
一般地,对于任意实数a,b,有,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
[问题4]你能给出它的证明吗?
学生在黑板上板书。
[问题5]特别地,当时,在不等式中,以、分别代替a、b,得到什么?
学生归纳得出。
设计意图:类比是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此环节不仅让学生理解了基本不等式的来源,突破了重点和难点,而且感受了其中的函数思想,为今后学习奠定基础。
【归纳总结】
如果a,b都是非负数,那么,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
我们称此不等式为基本不等式。其中称为a,b的算术平均数,称为a,b的几何平均数。
3.探究基本不等式证明方法:
[问题6]如何证明基本不等式?
设计意图:在于引领学生从感性认识基本不等式到理性证明,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前面是从几何图形中的面积关系获得不等式的,下面用代数的思想,利用不等式的性质直接推导这个不等式。
方法一:作差比较或由基本不等式的教学设计展开证明。
方法二:分析法
要证
只要证2
要证,只要证2
要证,只要证
显然,是成立的。当且仅当a=b时,中的等号成立。
4.理解升华
1)文字语言叙述:
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2)符号语言叙述:
若,则有,当且仅当a=b时,。
[问题7]怎样理解“当且仅当”?(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看法,师生总结)
“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的含义是:
当a=b时,取等号,即;
仅当a=b时,取等号,即。
3)探究基本不等式的几何意义:
基本不等式的教学设计借助初中阶段学生熟知的几何图形,引导学生探究不等式的几何解释,通过数形结合,赋予不等式几何直观。进一步领悟不等式中等号成立的条件。
如图:ab是圆的直径,点c是ab上一点,
cd⊥ab,ac=a,cb=b,
[问题8]你能利用这个图形得出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解释吗?
(教师演示,学生直观感觉)
易证rtacdrtdcb,那么cd2=ca·cb
即cd=.
这个圆的半径为,显然,它大于或等于cd,即,其中当且仅当点c与圆心重合,即a=b时,等号成立。
因此:基本不等式几何意义可认为是:在同一半圆中,半径不小于半弦(直径是最长的弦);或者认为是,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一半不小于斜边上的高。
4)联想数列的知识理解基本不等式
从形的角度来看,基本不等式具有特定的几何意义;从数的角度来看,基本不等式揭示了“和”与“积”这两种结构间的不等关系。
[问题9]回忆一下你所学的知识中,有哪些地方出现过“和”与“积”的结构?
归纳得出:
均值不等式的代数解释为:两个正数的等差中项不小它们的等比中项。
基本不等式的教学设计(四)体会新知,迁移应用
例1:(1)设均为正数,证明不等式:基本不等式的教学设计
(2)如图:ab是圆的直径,点c是ab上一点,设ac=a,cb=b,
,过作交于,你能利用这个图形得出这个不等式的一种几何解释吗?
设计意图:以上例题是根据基本不等式的使用条件中的难点和关键处设置的,目的是利用学生原有的平面几何知识,进一步领悟到不等式成立的条件,及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这里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老师指导,师生归纳总结。
(五)演练反馈,巩固深化
公式应用之一:
1.试判断与与2的大小关系?
问题:如果将条件“x>0”去掉,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2.试判断与7的大小关系?
公式应用之二:
设计意图:新颖有趣、简单易懂、贴近生活的问题,不仅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探究钻研的兴趣,引导学生加强对生活的关注,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生活中
(1)用一个两臂长短有差异的天平称一样物品,有人说只要左右各秤一次,将两次所称重量相加后除以2就可以了。你觉得这种做法比实际重量轻了还是重了?
(2)甲、乙两商场对单价相同的同类产品进行促销。甲商场采取的促销方式是在原价p折的基础上再打q折;乙商场的促销方式则是两次都打折。对顾客而言,哪种打折方式更合算?(0
≠q)
(五)反思总结,整合新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取得了哪些经验教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请教?
设计意图:通过反思、归纳,培养概括能力;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教训,巩固知识技能,提高认知水平。从各种角度对均值不等式进行总结,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
老师根据情况完善如下:
知识要点:
(1)重要不等式和基本不等式的条件及结构特征
(2)基本不等式在几何、代数及实际应用三方面的意义
思想方法技巧:
(1)数形结合思想、“整体与局部”
(2)归纳与类比思想
(3)换元法、比较法、分析法
(七)布置作业,更上一层
1.阅读作业:预习基本不等式的教学设计
2.书面作业:已知a,b为正数,证明不等式基本不等式的教学设计
3.思考题:类比基本不等式,当a,b,c均为正数,猜想会有怎样的不等式?
设计意图:作业分为三种形式,体现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原则,同时考虑学生的差异性。阅读作业是后续课堂的铺垫,而思考题不做统一要求,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后研究。
五、评价分析
1.在建立新知的过程中,教师力求引导、启发,让学生逐步应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形成比较系统和完整的知识结构。每个问题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具体情况,力争提问准确到位,便于学生思考和回答。使思考和提问持续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学生的思考有价值,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不断的思考和讨论中完善和加深。
2.本节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对基本不等式在数与形两个方面都有比较充分的认识,特别强调数与形的统一,教学过程从形得到数,又从数回到形,意图使学生在比较中对基本不等式得以深刻理解。“数形结合”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不是教师提一提学生就能够掌握并且会用的,只有学生通过实践,意识到它的好处之后,学生才会在解决问题时去尝试使用,只有通过不断的使用才能促进学生对这种思想方法的再理解,从而达到掌握它的目的。
六、板书设计
§3.3基本不等式
一、重要不等式
二、基本不等式
1.文字语言叙述
2.符号语言叙述
3.几何意义
4.代数解释
三、应用举例
例1.
四、演练反馈
五、总结归纳
1.知识要点
2.思想方法
数学高二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教科书125页,练习三十.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掌握方程的有关知识。
2.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掌握用方程解应用题。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整理和复习,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2.通过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计算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知识化间的联系,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从而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
二、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回忆所学过知识,使知识系统化。
2.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进行体验,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重点
通过知识间的联系,掌握方程的概念和解方程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
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等。
六、教学步骤
(一)导入(略)
(二)复习
1.这单元学习了什么内容
2.回忆并概括,板书
(1)用字母表示数
(2)解简易方程
(3)列方程解应用题。
(先启发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为整理和复习做准备)。
(三)整理
1.用字母表示数
用字母表示数每天跑步的米数用x表示。
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一星期跑的米数7x。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现在每天跑步的米数x 2凹
(2)出示1(2),引导学生解答。
(把用字母表示数,按整理和复习的类型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结构。)
2.解简易方程
(1)方程的意义,引导学生回忆。
解方程的意义
出示练习三十二1题,进行反馈练习。
(2)整理和复习3题
①口述解题步骤
②使学生明确:根据加、减、乘、除运算关系进解答,这在以前解含有未知数尤的等式中已经掌握。
③出示练习三十三3、4题,部分题分组进行解答,订正,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边整理边反馈练习,使学生已有的经验得到充分体验和发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④引导学生总结,解方程应注意的问题。
3.列方程解应用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用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特点是
①用字母表示未知数
②分析题中的等量关系
③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方程
④解答,检验与答答话。
(2)整理和复习4题
分组进行交流,订正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练习三十三4题,用方程解,独立计算。
(4)整理和复习5题
①先分组用不同方法解答
②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使学生明确:
用方程解应用题: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
1.未知数用字母表示,勃口列式。
1.未知数不参加列式。
2。根据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
2.根据题里已知数和未知数间关系,引出含有未知数x的关系,引出含有末知数x的等式。的关系,确定解答步骤,再列式计算。
注意:用方程解应用题,得数不注明单位名称;而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得数要注明单位名称。
今后题目中除指定解题方法以外,自己选择解题方法。
(5)练习三十三6题
订正时,引导学生分析、比较。
七、布置作业
练习三十三3、4题部分题,7、8题。
八、板书设计(略)
高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
2.掌握平面向量数量积的重要性质及运算律;
3.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
4.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定义
教学难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及运算律的理解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应用
教学工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课堂小结
(1)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内容有哪些?所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有那些?
(2)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还有那些不太明白的地方,请向老师提出。
(3)你在这节课中的表现怎样?你的体会是什么?
课后作业
p107习题2.4a组2、7题
课后小结
(1)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内容有哪些?所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有那些?
(2)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还有那些不太明白的地方,请向老师提出。
(3)你在这节课中的表现怎样?你的体会是什么?
课后习题
作业
p107习题2.4a组2、7题
高二数学优秀教案 篇7
[核心必知]
1、预习教材,问题导入
根据以下提纲,预习教材p2~p5,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a1x b1y=c1,①a2x b2y=c2,②其中a1b2-a2b1≠0,如何写出它的求解步骤?
提示:分五步完成:
第一步,①×b2-②×b1,得(a1b2-a2b1)x=b2c1-b1c2,③
第二步,解③,得x=b2c1-b1c2a1b2-a2b1.
第三步,②×a1-①×a2,得(a1b2-a2b1)y=a1c2-a2c1,④
第四步,解④,得y=a1c2-a2c1a1b2-a2b1.
第五步,得到方程组的解为x=b2c1-b1c2a1b2-a2b1,y=a1c2-a2c1a1b2-a2b1.
(2)在数学中算法通常指什么?
提示:在数学中,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和有限的步骤。
2、归纳总结,核心必记
(1)算法的概念
12世纪的算法指的是用阿拉伯数字进行算术运算的过程续表
数学中的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和有限的步骤
现代算法通常可以编成计算机程序,让计算机执行并解决问题
(2)设计算法的目的
计算机解决任何问题都要依赖于算法。只有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分解为若干个明确的步骤,即算法,并用计算机能够接受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出来,计算机才能够解决问题。
[问题思考]
(1)求解某一个问题的算法是否是的?
提示:不是。
(2)任何问题都可以设计算法解决吗?
提示:不一定。